印度

发布日期:2022-08-23 14:29
分享到:

一、催收规定

1、在印度,商账催收行业遵守的规定,与美国类似。规定第三方催收机构必须采取合法合规的催收方法。印度国外的债权人可以合法通过三方机构向印度债务人进行催收,不过法律规定,欠款回款必须直接付款债权人账户。

2、印度2016年颁布的《破产法》明确规定了,债权人有强制清算权,是所有公司的福音。如果企业债务人违约,不能如期偿还债务,则债权人公司可以向国家公司法法庭(NCLT)提出申请,从而发起债权人强制清算,即将债务人的企业清算之后,将清算的财产作为偿还债务的资本。

但是特殊的2020年,在疫情的印象下,印度进行了封城管理,给众多的企业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失,在2016年印度议会在制定《破产法》时,留有相关条款,如果企业因整体性的无法预料的事件导致陷入财务困难,则国家可以修订《破产法》,以避免更大层面的连环反应。

基于此规定,2020年修正案引入了第10A条,规定了对于在2020年3月25日和之后产生的债务违约,债权人的强制清算权暂停行使,暂停行使该权力的时间为6个月,最长不超过一年。

基于这次的修订,意思为现在是非常困难时期,因为疫情影响“欠钱的都是弱势群体”,所以请债主高抬贵手。针对印度国内的企业,即使债权人是中国企业,也会导致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债权在6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无法申请偿还或进行法院诉讼,但同时,中国国内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不可避免的压力。不过,如果印度债务人在2020年3月25号之前就违约的,则债权人仍可以基于《破产法》向其发出催债通知并要求还钱,否则可以动用《破产法》项下的强制清算权。

3、印度的海关规定,收件人可以以货物的质量原因直接退运。不法的印度商人,利用这一点,在货到港后,以种种理由不赎单提货,并以此要挟出口公司,无理强迫中国公司一再降价和改付款方式,造成国内企业债务问题。

4、外交风险,印方滥用“国家安全”概念,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,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则。印方有关做法,不仅损害中国投资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,同时也损害印度消费者的利益,损害印度作为开放经济体的投资环境。

、诉讼时效

印度的诉讼时效是3年,印度的法院系统效率非常低,所以几乎不用考虑通过诉讼来追偿的方式。另外在印度欠款超过一年,被认为是已经放弃追偿,催收难度将非常大。

阅读更多文章